工笔是哪种花的画

作者:侠名 -
工笔是哪种花的画

大家好,关于工笔是哪种花的画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工笔花卉的产生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工笔花卉的产生
  2. 工笔荷花有几种底色
  3. 唐卡和国画工笔的区别

[One]、工笔花卉的产生

1.早在距离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如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手柄上装饰有双鸟图案的骨质匕首。

2.在夏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上,以植物、鸟兽为纹体的纹饰已大为应用;

3.春秋战国时期,工笔画这一画种初现雏形,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1号楚墓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中可见,它以毛笔画于丝绸的帛上,平涂施色,线条虽稍显生硬,但能准确生动的刻画出人和动物的形象。4.秦汉时期,从帛画、壁画可以看出,这时的工笔技法已远远超过战国时期,其造型生动,能熟练掌握赋色技巧,线条也达到一定水平,而且绘画内容丰富,多反映社会生活,艺术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如洛阳王城公园西汉晚期墓室壁画《二桃杀三士》。

5.魏晋南北朝时期,工笔画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对线条的发展研究,创造出“十八描”,如顾恺之的“春蚕吐丝”,陆探微的“一笔画”,张僧繇的“疏体”,曹仲达的“曹衣出水”等。

6.唐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并使其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这一时期的工笔花鸟画题材的作品繁多,主要体现出画家们的旺盛创造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尤其是以鞍马为主的动物类题材,在这个时期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如韩翰的《照夜白图》,韩滉的《五牛图》,韦偃的《放牧图》等。到了唐代晚期,出现了一种与工笔花鸟画相对的绘画风格,用笔简括疏淡,多描绘田野情趣,这种文与野,工与粗并存的两种风格。

7.宋代是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统治者的偏爱和重视,画院的真正完备,以及绘画理论的出现都是促使宋代工笔花鸟画达到空前繁荣的重要原因,花鸟画在这一时期不但技法成熟,而且还创造出勾填法、勾勒法、没骨法、白描墨染法等多种风格流派。

8.元代,工笔花鸟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虽然取消了两宋的画院体制,但院体花鸟画尚未中断,只是其风格已产生转变,由富贵转为清丽,设色更加清淡文雅,画面更显朴素简率,赋予工笔花鸟画以细腻的抒情意味,代表人物有钱选,王渊等人。这一时期更引人注目的便是以“四君子”为题材的水墨花鸟画空前兴盛,绘画作品突出笔墨情趣,书法韵味浓厚,强调诗、书、画三者的结合,强化了画面的文人气息,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创造了空间。

9.明代。在明朝前期,花鸟画基本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延承院体画,又由于宣德画院的兴盛,画家们仍然继续追崇两宋院体风格。二是文人画,多是以梅、兰、竹、石为题材的水墨写意花鸟画,这一画种在明代进步明显,成绩突出,其代表人物有王绂,姚绶等。

10.清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尤为兴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却十分萧索,大多数画家还是继承以前的画风,能有所创新的屈指可数,代表人物有恽寿平,王武,邹一桂等,其中恽寿平继承和发展了徐崇嗣的“没骨法”,结合徐、黄两家的特点,创造出全新的“没骨点彩”花卉,这种技法注重对物写生,其色细丽清润,造型细微精确,形神兼备,细而不腻,这派被誉为“写生正派”,宫廷工笔画法大多以这一手法为主。

[Two]、工笔荷花有几种底色

分染底色大多以花青+墨为主,暖色调以墨为底色,水线边拖边留。

A薄四绿拖染,染匀净。B稍淡翠绿勒一下。C用极淡曙红勒一下,若有若无,有红晕即可。

〖Two〗、大荷叶:用笔粗细变化随荷叶波浪起伏的变化而改变。

叶筋:尖端细,越往根部越粗,接头地方挺拔有力。

A细叶脉(现代绘画手法):用线可长可短,顿一下,虚虚的出去,不要贴紧线。如《红荷艳阳天》。

a赭墨色+朱磦:边缘稍淡,类似平涂。b淡墨分染,衬出主筋为主,两边留水线,边拖边染。c淡墨青色分染(局部细小叶脉)d平涂赭墨底色,墨青色统染,墨色提染从根部。

B传统画法:a平涂草绿b淡花青在草绿底色上平涂,后拖染至叶边缘,不要刻意挤水线c淡花青再次分染(缩小面积分染)d偏蓝色分染,根部重,和缓过渡,水线边画边留e薄头绿从尖往根倒染(从亮向暗部罩染)石色罩染要慎重,把色拖开。

C冲彩法:a用色比分染时要重,先统染后注水(用笔蘸饱满水分,趁湿点,出现肌理效果,矾水或盐水效果更佳)b稍重花青分染(保留注水效果)根部粗边缘浅,在明暗变化基础上,保留肌理c墨青色从根部往尖部拖染,趁湿点三绿,在叶亮部再滴清水,形成冲彩效果d罩翠绿(藤黄+酞青兰+少许翡翠绿),虚点后拖染。

〖Three〗、荷杆(分两种):染高法:暗色集中在中间,从中间向边染

点刺(不要太重):有规律点(传统画法)

a分染时,根部不要太细,牺牲涂色留水线,水线遵循根粗尖细规律b中墨青色,从根部始c罩翠绿(连脐带叶)

〖Five〗、荷叶虫咬部分:a笔锋竖立,标准中锋,有些地方可断一断,笔断意连,不要画的太粗b朱磦墨涂底色c淡墨褐色点细碎斑点,趁湿用水点染,笔法轻巧活泼d提染

〖Six〗、莲蓬:A新莲蓬:有顿挫,结构线符合凹凸变化a粉黄底色,黄+朱磦(桔黄色或中黄)分染,涡染从中间向四周,侧面从两边往中间b粗笔细心复勒一下周围c勾勒莲子(淡)d用胭脂点莲点

B嫩莲蓬:在汁绿上稍加三绿(青绿),中间往外染,从侧面往中间染(染低法),用三绿罩染,拖开;三绿+黄罩染

C老莲蓬:用线顿挫明显,无光洁线条,莲子干枯,造型不规则,不能太饱满,结构线扭曲,荷秆干枯(压扁)a墨赭色为主,底色偏朱磦一点点,先有大的统染关系,后从根部往上染(大面积过渡自然)b莲子从四周往中间染,外围从凹进去的开始画,老莲蓬略微见笔触,杆要有转折c皴擦结构,显苍老干枯d勾出残败蕊,浓墨在尖端点点,点刺注意不要饱满e中墨分染莲子f淡墨最后点染莲蓬,从外围往里染,中间鼓出来。

A粉红:先画中间。a淡曙红从尖端染,拖开,最尖端用曙红点一下;b勾花脉:淡曙红勾勒一下两边及中间线,顺生长结构勾花脉c更淡曙红左右摇摆画波浪形。

B紫荷:多一截反瓣(反面紫正面白)

曙红+酞青兰调和成紫色,尖端重,根部浅,统染;白粉提染正面。

C白荷:处理轻盈,用线轻灵,且有弹性。平涂白粉(浓度适宜)。酞青兰+黄调合成黄绿色(或黄+三绿),鲜亮色染结构明暗变化,从根部往尖端染;白粉提染。

D朱砂红:整体重,铁线描,厚重,底色要足。

A朱磦平涂底色(注意浓度)要足,尽量不压墨线b重曙红从根部始c墨曙红(小面积)烘染底色结构d中曙红平涂,留水线。

〖Nine〗、慈姑花:茎粗壮,用线有顿挫,花瓣3个,有结构线。

a头绿(草绿少许,头绿多)不要太浓,让一让墨线(色不挨墨,墨不挨色)b花青+墨分染(从中间向叶尖)c翠绿色大面积罩染、拖染

花头:檀香色(桔黄+淡墨(少))由里往外染,从头部用白粉提染,墨青色分染结构明暗变化,染足

〖Ten〗、红蓼:草绿色从叶根向叶尖统染。老绿分染留水线,花从花托用胭脂统染拖染。

1〖One〗、浮萍:a草绿(酞青兰+黄+墨)底色b老绿(花青+黄)分染

c绿色罩染浮萍下面d罩染草绿,偏灰四绿+少许墨由外向内染

1〖Two〗、水草:墨青色(酞青兰+少许朱磦+墨)从根部涂至三分之一时长拖染开,淡墨青色从上向下染水草杆;草绿或翠绿(不要花青)分染,反面草绿色稍淡,留水线面积小一点;反叶用石绿罩染、拖染,翠绿色再次分染小面积。

A黄绿:黄绿底翠绿染,用翠绿罩染根部,画至二分之一时长拖,黄+少许朱磦中黄偏红,提染叶尖端(成“人”形),包括反面。

B蓝色:墨青色分染,赭石色倒染蓝色小草;淡花青复勒边(杆),头青(湖蓝+墨)顺根部长拖开,保留水线。

[Three]、唐卡和国画工笔的区别

[One]、唐卡和国画工笔绘画中原色与渐色使用的差异:

〖One〗、彩绘唐卡的画面中往往呈现出色彩艳丽,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这与其独特的赋色原则是分不开的。唐卡绘画中,偏好于对饱和原色的直接使用。原色(也称第一次色),即红、黄、蓝三种颜色,是不能由其它色彩调和出来的,认为是最纯净和最鲜艳的颜色。在唐卡绘画中,三原色的使用比较普遍,画面中经常使用对比强烈的红、黄、蓝等颜色,给观者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Two〗、国画工笔画的赋色则趋向于典雅沉着、清新朴素。在传统工笔画中,使用的较多的是经两种原色调和而成的间色。传统工笔画视设色为绘画语言的符号之一,非常注重对色彩的运用,整个画面追求的是一种和谐而富有美感的理想化装饰意趣。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块面对比较为自然清新,形成统一的色调。这是汉地传统绘画所特有的处理方法,画家在设色时注重色彩的格调,追求古厚沉着、雅致明快的效果。

[Two]、唐卡和国画工笔绘画着色技法上的差异性:

〖One〗、彩绘唐卡着色有着相当程度的规范性,一般着色有两种方法,一为重彩,一为淡彩。其步骤为:先根据大体的色调铺好整个画面的底色,然后再逐次绘制画面中的背景,如天空、山川、花草、云雾等等,绘制景物一般是根据各自不同的色彩进行平涂。一次只能上一种颜色,一般是先上深色后浅色。接着是绘制画面当中的主体人物形象,如诸佛、菩萨等。多采用平涂与晕染相结合的方法,由此表现出形象的体积及较大程度上保持了色块的原有鲜亮色彩。

〖Two〗、国画工笔画主要为勾填法、勾勒法、没骨等主要画法。勾填法即先用墨线勾出形象的轮廓,再紧挨着墨线染色,着色深浅与墨色深浅一致。勾勒法先用淡墨勾勒轮廓,然后层层上色,以色彩压住墨线,最后以色线再次勾勒。

综合上述唐卡和国画工笔是有区别的。分享到此。

好了,关于工笔是哪种花的画和工笔花卉的产生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相关推荐: